1、曹操如果生在现代他从文的话他可以做一个成功的文学家, 从政的话会成为一把手,经商则会成为又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。
2、我方认为,曹操相比于诸葛亮更适合当领导。曹操在整个三国历史上所领导着的文臣与武将是有目共睹的。
3、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,就是因为刘备笨,所以依赖有能力的人,这样他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——《隆中对》来做事情,刘备和诸葛亮才能凑合在一起干事业。如果要辩曹操的领导才能,特别是和刘备来比较,那么很简单啊,看看结果就知道了。
4、刘备是一个仁主,很随和。将领和参谋们都是自愿跟随他。领导能力方面,刘备没啥特长。建设和军事都很一般。司马懿是个智力超高的人,运筹帷幄决胜千里,最后还窃取了魏权,为儿子一统天下创造条件。但并不能说他有多强的领导能力。
5、在用人这一点上,诸葛亮不仅仅输给了司马懿,甚至连郭嘉,周瑜都不一定比得上。郭嘉,为何我不选择这个人呢?因为这个人在《三国演义》里一直跟曹操在一起,但郭嘉确实短命不说,他的计谋也只跟曹操一个人说,有主见但不大敢公开,这种做总经理是很难处理跟基层员工的关系的。
三国演义中刘备求贤若渴,为了得到治世能臣诸葛亮,可谓是放下了自己领导的身段,亲自去到卧龙岗拜见诸葛亮,而且是去了三次。那么,诸葛亮凭什么有这么大的能耐呢? 主要是自我营销。第一次自我营销是通过司马徽,刘备遭到蔡瑁的陷害马跃檀溪后被的卢马带到了司马徽草舍下。
诸葛亮结合自己的抱负以及战略方针选择了自己的目标市场——刘备,他从人和的角度认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应该是仁者、贤者、有德者、能忍者,有大志向能成大业者。从以上消费者特点分析,他对刘备实行了考察,判断刘备是否是自己最适合的顾客。首先,等到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才现身,并非不知刘备来拜见自己,而是另有深意。
首先,等到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才现身,并非不知刘备来拜见自己,而是另有深意。一方面体现了产品是买去的不是卖出的现代营销理念(如庞统、张松初次自荐时都没有得到重用),另一方面是诸葛亮借以考察刘备的仁德与决心。
后主车驾到相府门前,看见诸葛亮一个人,拄着竹杖在池边看鱼。后主在诸葛亮身后站了很久,才慢慢说:“丞相好了吗?”后主问魏兵来犯之事。诸葛亮大笑,扶后主到内室坐下,奏道:“五路兵到,臣怎么会不知道!我不是看鱼,是在想事。现在四路兵已被我退了,只有孙权一路,我也有了退兵的办法。
这个故事是——死诸葛吓跑活司马。诸葛亮病逝后,蜀国的军队撤军回国。司马懿派兵追击,但是由于诸葛亮死前料到司马懿的这一招,因此他提前命人做了一个他自己的木雕像,坐在他的四轮车上。等到司马懿追兵一到,姜维就把那个有木雕的四轮车推出来。司马懿看见木雕,以为诸葛亮没死,吓得马上逃走了。
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,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——八卦衣,昔日所学,历历在目,先生未讲之道,也能明白几分。 生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(公元181年)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,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,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,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。
从管理学角度来说,诸葛亮是对公司老板忠诚,对下属不信任,个人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主管。诸葛亮明明知道阿斗是扶不起来的,他依然坚持奉阿斗为主。他明明知道蜀国有天险可守,却偏偏为了匡扶汉朝江山,统一全国,屡次主动出击叫板魏国,要知道蜀国的面积不过是魏国的三分之一。
这是诸葛亮通过徐庶的第二次营销,因为徐庶已经展示了自己的才能,备备也是亲眼所见,经过徐庶的举荐,刘备的心里就更加想要得到诸葛亮了。 徐庶走后,刘备又去拜访了司马徽,这次司马徽更是大肆渲染了,通过与崔州平、石广元、孟公威、徐庶四人的对比,更加凸显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。
诸葛亮出山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自我营销,他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营销组合策略,步步紧逼,环环相扣,使自己一跃成为刘备的军师,为开创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坚固的基础,为天下三分之势建立了汗马功劳,受到后世的景仰,其自我营销术闪烁着现代营销思想的火花,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与现实指导意义。
所有营销手法的根本,离不开产品的硬品质,并且将产品特点很好的与客户需求相绑定。这离不开对自我和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,诸葛亮认为,市场竞争激烈,曹操是最大的对手,以躲为妙。孙权势力也不小,可以拉拢他一起打曹操。至于刘备,那就先占荆州再去西川。
关于诸葛亮如何做营销顾问和诸葛亮自我推销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诸葛亮自我推销、诸葛亮如何做营销顾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。